全院 HIS 是一个综合性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旨在整合医院各个科室和部门的业务流程,实现医疗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它涵盖了医院的临床业务、医疗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系统。
-
分层架构
-
表现层:采用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设计,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移动终端。界面设计符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习惯,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信息,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例如,门诊医生工作站界面简洁明了,医生可以快速查看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等,并能方便地进行诊断和开方操作。
-
业务逻辑层:封装了医院的各种业务规则和流程逻辑。这一层负责处理如患者挂号、就诊、住院、收费等业务流程的核心逻辑。以住院管理为例,业务逻辑层会根据医生开具的医嘱,自动计算费用、安排检查检验项目,并将任务分配到相应的执行科室,如药房、检验科等。
-
数据访问层:主要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它使用高效的数据访问技术,确保数据的快速读取和写入。对于频繁访问的数据,如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库存信息等,会采用缓存机制来提高访问速度。
-
数据存储层:采用高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如 Oracle、SQL Server、MySQL 等)存储海量的医院数据。数据库设计遵循规范化原则,对患者信息、医疗记录、费用数据、药品信息等进行分类存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会进行定期备份和灾难恢复设置。
-
技术框架与工具
-
系统开发通常采用成熟的编程语言和框架,如 Java(Spring、Hibernate 框架)或.NET(ASP.NET、Entity Framework),这些技术具有跨平台、高性能、可维护性强等特点。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安全的网络协议(如 HTTPS)来确保数据在医院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安全传输。
-
内部网络
-
基于医院内部局域网(LAN)构建,通过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将医院各个科室(门诊、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药房等)的终端设备连接起来。网络拓扑结构一般采用星型或树形结构,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为了满足不同科室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如影像科室(PACS 系统)需要传输大量的图像数据,会对网络进行带宽分配和优化。同时,采用 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将不同科室的网络进行逻辑隔离,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防止内部网络的非法访问。
-
外部网络连接
-
对于需要与外部系统(如医保系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的情况,通过防火墙和 VPN(虚拟专用网络)设备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防火墙会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只允许经过授权的外部连接访问医院内部特定的服务器和端口。VPN 则为远程访问(如医院管理人员在家办公访问 HIS 系统)提供了安全通道。
-
挂号预约系统
-
多种挂号方式:支持现场挂号、电话挂号、网上挂号(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和自助机挂号。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选择挂号方式,系统会实时显示各科室、各医生的号源情况。例如,患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挂号时,可以查看医生的排班信息、擅长领域和患者评价,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就诊时间进行挂号。
-
预约管理:提供预约挂号功能,患者可以提前预约未来几天甚至几周的门诊号。系统会自动进行号源分配和冲突检测,避免重复预约。同时,患者可以通过系统查询预约记录、修改预约时间或取消预约。
-
挂号信息处理:挂号成功后,系统会生成挂号单,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挂号科室、挂号医生、挂号时间、就诊序号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实时传输到门诊医生工作站和收费系统。
-
门诊医生工作站
-
患者信息查看:医生可以通过工作站快速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这些信息来自患者的电子病历系统。同时,系统会自动加载患者在本院的历次就诊记录,包括诊断结果、治疗方案、检查检验报告等,为医生的诊断提供全面参考。
-
诊断与处方开具: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后,在工作站上进行诊断录入。系统提供丰富的诊断模板和医学术语库,方便医生快速准确地撰写诊断结果。然后,根据诊断开具处方,系统会自动检查药品库存,对缺货药品进行提示。处方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型、剂量、用法用量、用药天数等详细信息,同时支持开具检查检验申请单。
-
电子病历书写:医生可以在工作站上书写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提供结构化的病历模板,如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等模块。医生可以按照模板进行填写,也可以自由文本输入,系统会自动对病历进行保存和签名认证,确保病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
门诊收费系统
-
费用计算与支付方式: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和检查检验申请单自动计算费用,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如现金、银行卡、医保卡、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对于医保患者,系统会自动按照医保政策进行费用分解,计算出医保报销金额和患者自付金额。
-
收费票据打印:收费成功后,系统会打印收费票据,票据内容包括收费项目明细、金额、医保报销信息、收款方式等。同时,收费信息会实时更新到患者账户,患者可以在其他科室的终端设备上查询费用余额和缴费记录。
-
退费管理:在符合退费条件(如检查检验项目未执行、药品未发放等)的情况下,支持退费操作。退费流程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系统会记录退费原因、退费金额和退费操作人员等信息。
-
住院登记系统
-
患者入院办理: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入院诊断、住院科室、病床分配、预交金金额等信息。系统会自动生成住院号,并将患者信息发送到相应的住院科室(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同时,系统会为患者建立住院病历档案。
-
入院评估与宣教:系统提供入院评估模板,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如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系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住院须知、疾病宣教等信息,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
住院医生工作站
-
患者信息整合:医生可以在工作站查看住院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门诊诊断、入院评估结果、病史、检查检验报告等。系统会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方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
医嘱开具与管理:医生在这里开具医嘱,包括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长期医嘱用于规定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如每日)需要执行的治疗、护理、检查检验等项目;临时医嘱则是针对特殊情况(如紧急检查、临时用药等)开具的一次性医嘱。系统会自动将医嘱发送到相应的执行科室,如药房、检验科室、护理站等,并对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提醒。
-
病程记录书写:医生可以在工作站上书写病程记录,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的变化、治疗效果、会诊情况等。病程记录的书写方式可以是结构化文本或自由文本,系统会按照时间顺序对病程记录进行排序和存储,方便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查阅。
-
住院护士工作站
-
医嘱执行与护理记录:护士接收医生开具的医嘱后,在工作站上进行执行确认。对于需要执行的治疗、护理项目,系统会生成任务清单,提醒护士按时完成。同时,护士可以在工作站上记录患者的护理信息,如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液量、护理措施(如伤口换药、口腔护理)等,这些护理记录会与患者的病历相关联,为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病房管理与排班:系统支持病房管理功能,包括病床管理(如病床状态查询、病床分配)、病房物资管理(如设备、药品、耗材的库存查询和申领)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护士排班,根据科室的工作任务和护士的资质、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班次。
-
住院收费系统
-
费用结算与明细查询:根据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项目、药品使用、检查检验等情况计算住院费用。系统会定期(如每日)生成费用清单,患者和家属可以通过病房内的终端设备或护士工作站查询费用明细。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费用结算,系统会根据医保政策和患者的预交金情况计算出应退或应补的金额。
-
费用预警与催缴:当患者的预交金余额不足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医护人员通知患者家属补交预交金。催缴通知可以通过系统消息、短信等方式发送给患者家属,确保医院的费用回收。
-
药品采购管理
-
采购计划制定:根据医院的药品库存情况、临床用药需求、药品有效期等因素制定药品采购计划。系统会自动分析药品的使用频率、库存周转率等数据,为采购人员提供采购建议。同时,采购计划可以根据药品的供应商、采购价格、采购数量等进行详细设置。
-
供应商管理:对药品供应商进行信息管理,包括供应商基本信息(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资质审核、供应药品目录、采购合同管理等。系统可以根据供应商的信誉、药品质量、价格等因素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
采购订单处理:采购计划生成后,系统可以将采购订单自动发送给供应商,或者由采购人员手动发送。采购订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剂型、采购数量、采购价格、交货日期等详细信息。在采购过程中,系统会跟踪订单状态,如已下单、已发货、已收货等。
-
药品库存管理
-
入库管理:药品到货后,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进行入库操作。系统会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数量、有效期等信息与采购订单是否一致,无误后将药品信息录入库存系统,更新库存数量。同时,会记录入库日期、供应商、入库单号等信息,方便追溯。
-
出库管理:主要包括药房发药和科室领药两种情况。药房发药时,系统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或医嘱扣除库存;科室领药时,根据科室的领药申请进行库存扣除。在出库过程中,系统会检查药品的库存数量是否足够,对于库存不足的药品进行提醒。
-
库存盘点与调整:定期进行药品库存盘点,系统会生成盘点报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设备或电脑终端对药品进行盘点。盘点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对比实际库存和系统库存,对于差异部分进行调整。同时,系统会分析库存盘点数据,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药品丢失、损耗、账目错误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
药品配发管理
-
药房工作流程:药房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接收医生开具的处方,系统会自动将处方进行分类(如西药处方、中药处方)和排序。在配发药品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扫描药品条码或手工输入药品信息进行核对,确保配发药品的准确性。配发完成后,系统会记录配发时间、配发人员、药品批次等信息,方便药品追溯。
-
药品调配与复核:对于需要调配的药品(如散剂、合剂),系统会提供调配流程和记录功能。调配完成后,需要进行复核,确保调配药品的质量和剂量符合要求。复核过程中,系统会记录复核人员、复核结果等信息,只有复核通过的药品才能发放给患者。
-
检查检验申请系统
-
申请单开具:医生在门诊医生工作站或住院医生工作站为患者开具检查检验申请单。申请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检验项目、检查部位、标本类型、临床诊断等信息。系统会自动检查申请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请单进行提示。
-
预约安排:检查检验科室收到申请单后,系统会根据科室的工作负荷、设备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预约安排。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自助终端设备、微信公众号或短信方式查询预约时间和注意事项。对于一些紧急检查检验项目,系统会设置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检查。
-
检查检验报告系统
-
结果录入与审核:检查检验人员完成检查检验后,将结果录入系统。系统会对结果进行初步检查,如数据格式是否正确、是否超出正常范围等。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的报告才能发布。对于异常结果或危急值,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机制,通知医生和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
报告查询与共享:医生可以在工作站上及时查询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检查检验项目名称、结果、单位、参考范围、图像(如 X 光、CT、超声图像)等信息。同时,检查检验报告可以在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之间共享,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例如,放射科的影像报告可以被外科医生用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检验科的检验报告可以被内科医生用于调整治疗方案。
-
财务核算系统
-
收入核算:对医院的各种收入来源进行核算,包括门诊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检查检验收入、医疗服务收入等。系统会按照不同的收费项目、科室、日期等维度进行分类统计,生成收入报表。例如,可以统计出每个科室每月的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分析收入的构成和变化趋势。
-
支出核算:核算医院的各项支出,如药品采购成本、人员工资、设备购置费用、水电费、办公用品费用等。同样,支出也会按照不同的类别、部门、时间等进行统计,生成支出报表。通过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医院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
-
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能够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分析,如单病种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等。通过分析成本结构,找出成本高的环节和项目,为医院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例如,可以分析出某种手术的成本构成,包括手术耗材、麻醉药品、医护人员工时等,通过优化手术流程、降低耗材价格等方式控制成本。
-
医保结算系统
-
医保接口与政策配置:与当地医保系统进行接口对接,确保医院能够按照医保政策进行费用结算。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如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进行灵活配置。在患者结算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医保报销金额和患者自付金额,减少人工计算的误差。
-
医保对账与报表生成:定期与医保机构进行对账,确保医保费用结算的准确性。系统会生成医保对账报表,记录医保报销的明细、结算金额、差额等信息。同时,还可以生成医保统计报表,为医院与医保机构的沟通和医保政策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
用户管理
-
用户账号创建与权限分配:系统管理员可以创建用户账号,包括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职责,为其分配不同的系统权限。例如,医生可以拥有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的操作权限,收费人员可以拥有收费系统的操作权限,而系统管理员则拥有系统配置、用户管理等高级权限。
-
用户认证与安全审计:采用多种用户认证方式,如用户名 / 密码、数字证书、指纹识别等,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同时,系统会记录用户的登录时间、操作记录等信息,进行安全审计,防止非法操作和数据泄露。
-
数据管理
-
数据备份与恢复: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医院的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可以存储在本地磁盘阵列、磁带库或异地灾备中心。在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确保医院业务的连续性。
-
数据字典维护:对系统中使用的各种数据字典(如疾病诊断字典、药品字典、检查检验项目字典、科室字典等)进行维护。数据字典的更新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例如,当药品字典中的药品信息(如名称、规格、价格)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自动更新相关的处方、收费、库存等信息。
-
系统监控与维护
-
系统性能监控:实时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如服务器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网络带宽占用率、数据库查询响应时间等。当系统性能出现下降或异常时,系统会发出警报,管理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如增加服务器资源、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等。
-
系统更新与升级: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需要对 HIS 系统进行定期更新和升级。系统更新包括功能模块的新增、改进,以及安全漏洞的修复等。在更新升级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备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